脊柱骨骺發育不全能做第三代試管嬰兒避免遺傳嗎?
脊柱骨骺發育不全(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,脊柱 SED)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病,發病率約為1/100 000,骨骺表現為長骨和椎體的發育骨骺發育異常并因此導致短軀干侏儒,可以分為以下三種亞型:

臨床特征:
出生時已可見胸骨異常,以后發展為胸廓明顯畸形。第代
兒童期呈短軀干性侏儒,試管可伴有腭裂及畸形足。嬰兒遺傳面部圓而扁平,脊柱頸短。骨骺腰椎過度前凸,發育脊椎側彎,不全避免齒狀突發育不良可造成寰樞關節不穩定。第代
晚期患者常出現寰椎錯位導致截癱。試管部分患者有近視和視網膜剝離,嬰兒遺傳無角膜渾濁。脊柱智力正常。X線檢查可見:干骺線不規則變寬,肋骨前端外展呈杯口狀。胸椎側位呈梨形(椎體后緣較前緣短),脊柱椎體扁平,椎間隙稍窄,齒狀突骨化不全。髂骨翼低,外展不足,髖臼頂呈水平狀,髖臼窩深。恥骨、恥骨頭及股骨頸骨化不全,長骨的骨骺扁平變形,以股骨頭最嚴重,手骨無明顯異常。

先天性脊柱骨骺發育不全
遲發性脊柱骨骺發育不全(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, X-linked, SEDT, OMIM 313400);臨床特征:
出生和幼兒期無明顯癥狀,多在5~10歲時出現生長緩慢,表現為身材矮小、短軀干、桶狀胸、脊柱發育異常,形成短軀干侏儒。髖及肩關節僅有輕度異常,腰背和四肢大關節(髖、肩)疼痛及活動受限。
X線檢查可見椎體變扁和椎間隙顯著狹窄,可有椎間盤鈣化。骨盆狹小、髂骨翼小。四肢大關節較早發生退行性病變。髖臼深,股骨頭扁,股骨頸短。

晚發型脊柱骨骺發育不全
Wolcott-Rallison型脊柱骨骺發育不全(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congenital, Wolcott-Rallisontype, OMIM 226980)臨床特征:
該病非常罕見,多發生在近親結婚較多的人群中。主要臨床表現有新生兒早發性糖尿病,骨骺發育異常,以及肝臟功能異常。骨骼異常主要影響長骨、骨盆和椎骨,而頭骨一般正常。膝部X光可見干骺端變大且不規則,股骨和脛骨骨垢扁平,并伴有骨密度降低。
脊柱骨骺發育不全相關基因介紹SEDC,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,是由COL2A1基因(OMIM 120140)突變導致,定位與12q13.11,有57個外顯子。主要編碼合成Ⅱ型膠原蛋白,參與骨膜內成骨及軟骨內成骨的調控過程。其突變會造成Ⅱ型膠原蛋白結構異常,導致多種骨骼-軟骨發育異常疾病。突變類型包括單堿基替換(錯義突變)、缺失和重復。突變后的蛋白產物會影響正常的螺旋結構并引起過度修飾,最終影響同源三聚體的形成。
SEDT, X連鎖隱性遺傳病,致病基因為TRAPPC2(OMIM 300202),該基因定位于Xp22.2。該基因編碼的蛋白產物SEDLIN含有140個氨基酸,是TRAPP(tracking prorein particle complex)的一個亞單位,參與蛋白質從內質網到高爾基體的運輸。目前發現的突變類型包括缺失突變、剪接位點突變、錯義突變和無義突變等。
Wolcott-Rallison型脊柱骨骺發育不全,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,致病基因為EIF2AK3(PEK或PERK)(OMIM 604032),目前已發現EIF2AK3基因40種左右的突變類型,其中大部分為移碼突變或者無義突變,還包括錯義突變和剪接位點突變。在大多數家系中為純合突變,少數家系中為雙雜合突變。
脊柱骨骺發育不全的案例分享基本信息
家系特點:父親為先天性脊柱骨骺發育不良(SEDC)患者,其COL2A1基因外顯子22位置存在c.1510G->A,p.G504S突變;母親正常;先證者為男方父親,為SEDC患者,男方母親正常。尋求PGD助孕。
檢測父母雙親、先證者2個,胚胎8個。
脊柱骨骺發育不全的檢測方法
三代試管嬰兒S-PGD——三重防護

JBRH解決方案檢測特點
- ?檢出率高,適用范圍廣;
- ?檢測結果準確,能夠有效檢測到重組,可無先證者;
- ?靶向捕獲設計,方案靈活,便于臨床成本控制。

脊柱骨骺發育不全診斷案例

脊柱骨骺發育不全診斷結果

脊柱骨骺發育不全診斷結果2
JBRH基于SNP連鎖分析的S-PGD解決方案優勢

脊柱骨骺發育不全采用三代試管優勢
脊柱骨骺發育不全做三代試管嬰兒的臨床意義:- ?更適用于臨床使用:對每種疾病精細化設計,檢測致病位點,可檢測到重組,檢測準確度更高;
- ?分析結果更靈敏:測序不但能夠利用設計好的SNP,還能發現新的SNP并加以利用,提高了重組斷點的檢測靈敏度;
- ?幫助減少先天性無虹膜癥患兒的出生,有利于優生優育。
| 罕見病匯總 |
|
|---|



